不动产登记的推行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对此众说纷纭。但是,*直接的影响,应该是推进房地产税收的落地。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建立统一登记制度,保护不动产的合法权益。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个人所拥有的不动产数量将有迹可循,可为房产税的征收提供数据支撑,让房屋转让交易环节的契税、个税等征管得到加强。
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税至今仍然无法落地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个人所拥有的不动产数量不仅缺乏统一的登记,而且跨区域的查询也无从下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特别是实现信息联网,房地产税将完成“基础性建设”,为后期实行征收打下重要的基础。
从已释放的改革信号来看,房地产税征收会保障居民基本住房诉求,主要锁定多余房产,如此,房产越多保有环节的税负将越重。北京中原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不动产登记条例可能意味着公民拥有房屋情况的“全透明”。未来借助不动产登记条例,政府的税基将逐渐从交易环节过度到持有环节,财产税的二次分配将更加明显,房产税将很快全面落地。
当然,房地产税征收的技术条件不仅包括详细了解每个人究竟拥有多少房产,还包括房地产的评估技术等。更为复杂的是税制设计,究竟什么算是居民基本住房诉求,按套征收还是按平方米征收更合理……种种问题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全面考量。
一些专家也认为,技术条件并非房地产税征收不可逾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让这一税种的征收有理有据。与我国增值税、营业税等绝大部分含在价格中的间接税相比,有明显直接税性质的房地产税如何“直接”从百姓口袋中拿钱,恐怕还与税收法定、预算透明等大主题改革紧密相连。
众所周知,立法是目前房地产税改革的路径。这项改革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强调研,扎实推进。这是说,房地产税征收将主要取决于立法进程,取决于取得改革共识、减少阻力、协调关系的进程。不会一蹴而就,但会在预期轨道上前行。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征收“房产税”的方向已经锁定,预计2017年进入人大立法一审程序。他预测,按照中央的部署,改革的重点要在2016年底之前做出来,房地产税立法*迟不能拖过2017年的两会。